《我经过风暴》:不被看到的家庭暴力
一、家庭暴力的残酷现实——大量存在但你不知道的家暴

电影《我经过风暴》将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摆在了大众面前,然而,其残酷的现实是,家暴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却往往隐匿于看似平静的家庭表象之下。 从新闻报道中,我们能看到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。在某城市的一个社区,一位女性长期遭受丈夫的暴力对待。她的丈夫每当工作不顺心或者家庭琐事引发争吵时,就会对她大打出手。家中的桌椅板凳常常成为施暴的工具,她多次被打得遍体鳞伤。周围邻居偶尔能听到争吵和打骂声,但由于传统观念中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的影响,以及害怕惹上麻烦,都选择了沉默。 还有一些农村地区,家庭暴力的情况更为复杂。有一位妇女,因为生了女儿后没有再生育儿子,便遭受丈夫和婆婆的歧视与虐待。丈夫经常对她拳打脚踢,婆婆则在一旁冷嘲热讽,她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。在这些相对封闭的环境里,女性往往因为缺乏经济独立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,更难以摆脱家暴的困境。
此外,家庭暴力并不局限于夫妻之间。在一些家庭中,儿童也成为了家暴的受害者。有一个小男孩,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,经常被父亲用皮带抽打。父亲的暴力行为不仅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伤痛,更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,导致他性格变得内向、胆小,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。
二、家庭暴力的形式与危害——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,远远超出了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肢体冲突。

精神暴力是一种常见且隐蔽的形式。例如,有一位女性在婚姻中,丈夫经常对她进行言语上的贬低和侮辱。他会说她“没用”“什么都做不好”,在公共场合也毫不留情地批评她,让她感到极度的自卑和羞耻。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使得她逐渐失去了自信,甚至产生了抑郁的倾向。 经济控制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。有些夫妻中,一方会控制家庭的经济大权,限制另一方的消费。比如,一位丈夫要求妻子每月只能有极少的零花钱,并且对她的每一笔开支都要详细过问。如果妻子未经同意购买了物品,就会遭到丈夫的责骂和惩罚。这种经济控制使得妻子在家庭中失去了经济独立性,完全依赖于丈夫,进一步加剧了她在家庭中的弱势地位。
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。身体上的伤害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和伤痛,如骨折、软组织挫伤、脑震荡等。而精神上的伤害则可能引发心理疾病,如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。对于家庭中的儿童来说,目睹家暴的过程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,他们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、学习困难、情感障碍等,并且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也可能会重复暴力行为,形成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。
撰稿:李奕涵